清明小长假出行,文旅部提醒广大游客注意这四点
1020 2025-05-12 18:24
舆情监测期间,长三角地区有关景区旅游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489470条,主要问题包括:景区内多收费、乱收费现象引争议,如消费者吐槽景区摆渡车“宰客”,景区物价高等;消费者呼吁景区提供便捷舒适的服务,高峰期景区拥堵,消费者要求退票声量高,且消费者呼吁部分景区加强人文关怀;导游服务待提升,游客拒绝强制消费被导游赶下车事件引发关注;景区安全保障不到位。
餐饮附加收费引热议
长三角地区有关餐饮消费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57525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线上外卖包装“刺客”问题突出,外卖过度包装、收费标准不一、打包费价格贵、收费隐蔽等遭吐槽;线下巧立名目另收餐具费、茶位费、消毒费、开瓶费等附加费用;部分食品收费与标价不符现象引起讨论,例如高铁上花35元买盒饭,发现标价15元引发乘客吐槽。
舆情监测期间,长三角地区有关教育培训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56330条,主要问题有:培训机构宣传套路多;退费难问题普遍,商家以不符合退费条件、退费金额未达成一致等拖延退费、拒绝退费;培训机构存在关门闭店、临时跑路现象;擅自开展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培训等现象屡禁不止,例如以研学形式开展学科培训等事件均引发热议。
盲盒消费市场存隐患
舆情监测期间,长三角地区有关盲盒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22889条,舆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剩菜盲盒”引发消费者“踩雷”的担忧,包括临期食品安全问题、商家资质良莠不齐质量难保障等;“文具盲盒”质量差、价格贵且易上瘾,容易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伤害;部分商家在盲盒广告宣传、关键信息明示方面存在不足;线上盲盒诈骗套路多,例如消费者花2388元网购某玩具,最终收到一包饼干等事例引发消费者关注。
针对餐饮附加费、景点收费缺乏相关标准或标准不明确等情况,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建议通过立法立规等方式细化收费标准、收费准则,禁止商家不合理收费行为等,确保收费行为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同时,平台或者景区管理者应当承担起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商家准入和退出机制。商家则需要做到诚信经营、明码标价,及时高效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形成良性循环。
破解“跑路”风险,筑牢教育培训防线。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建议,建立第三方监管账户或通过先培训后付费以及分阶段支付课程费用等方式,降低消费者风险。同时,对隐形学科培训问题做到精准打击、全面覆盖,让教育回归理性。家长在购买培训服务时应当评估风险,尽量选择正规、有资质、信誉好的培训机构,认真审查合同,避免商家“跑路”造成经济损失。
找准治理“锚点”,消除盲盒消费“盲区”。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规定,食品、化妆品,不具备保障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条件的,不应当以盲盒形式销售。“剩菜盲盒”应当首先确保食品安全,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应当第一时间为消费者解决,尽可能做到既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对于“文具盲盒”,则需要加强产品质量把控,以显著方式提示未成年人购买盲盒的注意事项,采取有效举措防止青少年沉迷。
责任编辑:赵英男